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社区
区胥各庄街道曙光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6-09-01 查看:110722次

曙光社区成立于1996年10月,现办公地址位于西湖路7号,面积1054m2。目前辖区东至新华路,西至西湖路,南至瑞明街,北至文化大街,共11个生活小区,51栋综合楼,总面积0.6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居民1919户,人口4216人,划分6个网格。

一直以来,曙光社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坚持以打造“服务型社区”为宗旨,本着“居民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依靠了“坚强的核心、过硬的作风、健康的活动”为载体,极力打造优质和谐社区。

一、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网格化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把网格化管理做好、做实、做精、做细,曙光社区通过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改善社区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状况,社区设置了6个网格,形成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为线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是实现了基础档案规范化。街道自制居民基础信息表,表内涉及计生、医保、社保等28项内容,保证每家每户信息采集的完整,同时全部输入电脑。社区网格管理员又自制了每栋楼档案的封皮,对楼长、单元长、流动户、党员户等分别用不同颜色标记,做到重点户一目了然,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二是推进了管理人员责任化。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位社区工作人员都将巡查作为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对于网格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由该负责人第一时间接手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与社区其他网格负责人碰头,共同协商解决。

三是有效转变工作作风。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后,每位社区工作人员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促使他们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和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使社区工作重心下移,居务信息的来源更多,情况掌握更全面,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机关化工作现象,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网格,延伸到一家一户,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盲区”和“真空”,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

二、党建工作重创新,用“带动引导”促“参与共建”

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工作思路与框架,创新工作机制,激活主体活力,不断提升社区党建水平。一是机制带动。建立健全“两会一中心”体制,通过成立机构、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议事会,党建联席会等,形成社区大事共议,社区资源共享,社区难关共渡的互帮互助,共驻共建党的工作局面。继续不断完善推行“五个一”月度工作法,形成党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小组、小组抓党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宣教发动。吸纳社区能参加户外活动、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离退休党员,通过集中走访,结对帮扶,入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使活动有声有色,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一直坚持下来,入户率达90%以上。先后举办社区建设发展研讨会3次,举办各类学习交流会、知识讲座、专题演讲12次,开展迎“七一”党员活动,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工作交流会,先后举办各类学习交流会、知识讲座,通过传、帮、带,学习、培训,谈心等方式,年内累计开展党员活动30余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转正2人,东湖楼支部被评为社区优秀支部,10名同志被评为社区优秀共产党员,加强了社区建设力量。三是共建互赢。各支部、党员认真践行“三带两包一承诺”制度,在支部的带领下,社区群团组织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了街居“党员干部联系户”活动,记民情日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化解民怨。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社区建设重管理,寓“管理”于“服务”

健全制度,加强学习。建立完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在社区营造一种团结进取、积极奋进的学习工作氛围。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日常管理,规范社区人员考勤及工作日志制度,统计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督促检查社区干部工作情况,提高社区干部工作效率;加强学习培训,将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学习,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例会,提高社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水平规范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开展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文明接待每一位来访居民,将文明记在心上,用在服务上,传递给居民,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民生保障结硕果。社区根据居民和家庭实际需要,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着力抓“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及“扶助再就业”工作。2014年7月社区针对低保家庭开办的爱心工艺坊,通过聘请技术人员免费指导他们学习编织、手工制作技术;免费提供原材料;无偿提供场地;开设爱心店铺等一系列举措,鼓励低保家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技能,改善生活条件,引导这些弱势群体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回报社会,增强他们的自尊、自立、自强和自信感,做生活的强者,此番行动受到低保家庭的赞誉及社会的好评。2014年11月,社区又在老办公居址金泰雅园8栋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是针对辖区老年群体的爱心服务,提供就餐、订餐、送餐及日间照料服务,解决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的吃饭问题,解决部分家庭的后顾之忧。二是计生关怀暖人心。社区居委会计生工作以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育龄妇女的生理特点,帮助她们选择适合自身的避孕方法,广泛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在育龄群众“知情”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避孕节育措施,不断推行国家指导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对用药的已婚育龄妇女每月随访一次,对上环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随访一次。一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各季度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年度人口计划及未婚男女青年摸底、及时发放独生子女费;举办育龄妇女培训班,举办“关爱女孩  共创文明”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以及3次计生政策、知识的设站宣传活动,适时召开计划生育协会议事会,加强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督导。三是劳动保障情满园。社区先后为557名居民办理了城镇居民医保,为10名居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手续等,协助异地人员办理手续,对未及时交费的居民实行电话提醒,提高居民参保率。同时,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对每位离退休人员分别建立花名册及个人健康档案。四是综合治理保平安。社区继续强化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综合网络建设,不断深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加大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切实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创建“六无社区 ”。认真开展治安巡逻工作,并做好巡逻日志,排查各种不安定因素,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排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掌握了解情况。同时对饭店、门面房招聘雇用人员进行排查登记,为社区安全打好基础。社区85人组成了治保、民调等网络体系,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实现了群众工作的全覆盖。做好居民间的调解工作,耐心细致有效地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对所了解掌握的辖区治安动态及时请示汇报,成功完成了维稳工作,确保社区的稳定与安全。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普法宣传30余次、集中学习18次、治安巡逻人员培训12次、刊出板报12期,对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增强社区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真正起到了为社区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的有效作用。五是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依托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志愿者的职业特长、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努力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社区组建有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坚持开展义务植绿、环境治理、帮扶救助、义务巡逻等服务活动;老党员杨志华多年来年志愿照顾地生活不能自理的邻居于国桥老人,党员志愿者闫国勤、关呈祥担当义务巡逻员,常年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巡逻。在这些党员的带动下,居民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互帮互助的“爱心行动”中来,带动了社区良好社会风尚的逐步形成,为推动文明和谐示范社区建设,做好了基层准备。

四、活动载体重丰富,用“活动”打造社区“品牌”

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阵地的作用,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培养居民之间相互协作、团结进取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今年一年,社区先后开展了元霄节灯谜竞猜、“母亲节”踏青游、居民才艺广场展示、老年人趣味运动会、“我为党旗添光彩”征文、“红色歌曲大家唱”、“庆重阳  颂党恩”知识竞赛与迎“国庆”诗歌摄影展、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播等大型文体活动十余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一家亲”系列文体活动,既活跃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又在楼院中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也发展了一批热心推动文体活动的志愿者,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展现了居民和社区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几年来,在党总支的带领和曙光人共同的努力下,辖区环境优良、秩序井然、管理规范、人际关系和谐。呈现了一派政通人和良好景象。社区连续两年获得丰南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