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文风采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一)最好的礼物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6-08-12 查看:4295次

谷雨时节,日光明丽,微风和暖。天空中飘着几只风筝,孩子们在地上跑着,跳着,笑着。翠柳舒枝展叶,与小草小花逗趣。燕子飞翔其间,衔泥筑巢,呢喃声声。小河静静流淌,田野在春光的呵护与润泽下变得格外松软。

不远处,是城镇改造耸起的高楼。近处的田埂上,一对年轻的父子正在种豆,那便是我和我的儿子。我要种的豆并不多,但我还是向儿子描述了种豆的乐趣和田野的种种美丽之处。儿子终于经不住诱惑,和我来到田畔。锄头起落间,黑黑的泥土从锄尖跃起,地被剖开一角。这样,两排种豆用的小坑整齐地向前爬去。儿子左手提着小桶,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桶里的豆粒,认真的数出五个,很恭敬地放入一个小坑里,如此往复。

我不时地停下手里的锄头偷看儿子稚笨的动作和庄重的神情,像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我希望儿子在春日田野里洒下的汗水成为我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正如童年时我所获得的礼物一样。

我的童年时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民的物质生活并不是富裕,而我的家也只是刚够温饱的样子。那时候父母农活忙,无人看管我,我就常常被送到姥姥家。姥姥家在运河岸边,明净宽广的河水滋养了温厚淳朴的乡邻。我住在姥姥家,更是一庄人的外甥,出去玩时总会遇到乡亲们亲切的召唤和逗弄。在这里吃穿都有人宠着,但很多规矩是要守的:饭熟后要等长辈到齐才能动筷儿,饭粒掉到桌子上要捡起来吃掉,不能剩碗底儿……那时除了这许多规矩,还要做很多杂碎的小事:帮忙抱柴烧火,吃饭前搬桌取碗端菜。姥姥那时总是说自己动手吃饭才香。小时总是觉得规矩烦人,现在想想才感觉到从小就融入骨子里的谦恭守礼,节俭勤劳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再大些,就有了随大人下地的机会。开始时,只是让我捉些蚱蜢喂鸡吃,后来就学着驱赶骡马耕地耘地。特别是夏至时节,玉米长到两尺来高,要给玉米追肥,再用犁打沟把肥盖好。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又可以控制杂草生长。但此时玉米叶子剌着腿和胳膊,太阳在头顶炙烤着,热气在脚下蒸腾汗珠从睫毛滴到眼里,真有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味道了。姥爷偶尔还会呵斥两声,嗔怪垄没走直,牲口转弯踩了青苗。我有时也会委屈,觉得青苗是牲口踩的,关我啥事。晚上回家,夕阳伴着晚风,看着地里的庄稼,似乎突然间长高了许多,壮实了许多。再想到那里面还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更是喜不自禁。我现在工作中的那份韧劲,那份执着和乐观,都是源自那时的劳作吧。

时间已近中午,儿子鼻尖上渗出了汗珠,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儿子抹了把汗,一屁股坐在地上,想要放弃。我问到:“累了?”

“农民真辛苦。”

我接着说:“有一首诗就是在说农民辛苦的。”

“我知道,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儿子接着说到,“爸,我们要爱惜粮食!”

我笑着说:“好!可是今天的粮食还没种完呢,要不我自己种吧!”

儿子倔强地扬起头:“我才不怕累,坚持就是胜利。”那神情,郑重得像一个将军在立军令状。

终于,儿子数完了最后五颗豆子放入小坑里,直起腰,转过身,满脸都是胜利的喜悦。他在自己的汗水里感受到了劳动的成功和快乐。我有理由相信,在今后应对生活难题时,他会多一分自信与坚持。

骄阳下,父亲肩荷锄头,手挽儿子的小手;儿子手提小桶,眼睛不时回望身后的田野。

“爸,豆子能发芽吗?”

“会的,他会长得很壮实,很茂盛,更会有累累的果实!”

                                              (唐坊镇中学   杨明)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