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文风采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二)我们老孙家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8-06-06 查看:4163次

2009年嫁到老孙家,2017年老孙家共有39人,其中父辈10人,平辈14人,小辈11人。这八年相处下来在称呼上早已从你们家变成咱们家,从你们老孙家变成咱们老孙家,对外人讲述时也就成了我们老孙家。我们老孙家是丰南区大新庄镇柳林三村的。

爷    爷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千里有源。让我们引以为豪,让十里八村都称好的老孙家,祖祖辈辈遵循着家和万事兴这个老理儿。这得从我爷公公持家那会儿说起,当然这也是结婚后老公讲给我听的。那时候年三十儿,全家十几口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收拾干净边打牌边等着照相师傅上门给照全家福。看着和别人家没什么两样,重点是爷爷给这顿团圆饭定的规矩:平时各家都是女人给男人做饭,辛苦一年了,三十儿这顿团圆饭必须是男人做,从买菜、洗菜择菜到切、炒、炖、焖,从摆放桌椅板凳到饭后刷锅刷碗……所有都是男人们干,女人们就等着饭菜做好后爷爷一句“开饭”。这顿团圆饭,让女人一年的苦累有了安慰,男人也体会了女人的不易,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家家都和和睦睦。

奶奶去世后,爷爷轮着去五个儿子家吃饭,一家一天,那时各家的孩子都盼着轮到爷爷上自家吃饭,因为那天准有平时吃不到的好菜好饭。爷爷吃饭夹菜时只夹自己那面的,每回吃完饭冲着自己那面干干净净盘子上剩些菜汤,另一面像刚出锅一样。爷爷有退休金,平时却省吃俭用,去赶集的时候多,买东西的时候少,偶尔买点瓜果除了小的就是有虫的,还说虫子爱吃的准是最甜的。爷爷爱财但不守财,每年都把省下的退休金分给各家补贴家用,哪个孩子得了奖状还可以去跟爷爷换钱,钱到了孩子兜,奖状贴满了爷爷墙。家风在言教更在身教,爷爷用自身的行动教育影响着他的子孙。

父 辈 儿

以前村里没有收割机、播种机的时候,公公他们五家一起养着一个大骡子,不管是春播秋收,施肥浇地都是搭伙干,人多力量大,各家庄稼都早早的颗粒归仓。后来农业现代化,五家又合伙买了拖拉机,拉麦子,拉花生、玉米,谁有空谁就是司机,以前老叔长期在外地上班,家里好几亩地却从没有因为秋收请过假,都是大伙帮着干。

2014年,因为工作我们搬到了胥各庄住。2015年生了二胎,婆婆就来给我们看孩子,公公舍不得他那一院的狗,羊,鸡和鸽子,就还在老家住着。起初我们都担心公公吃饭的问题,虽说什么饭都会做,但剩一个人时候就懒得做了。可过了几个月,公公胖了,脸色也红润了。原因就是,大大、叔叔们不管哪家吃改样的饭都会叫上公公,有时老哥俩还会喝上两口,临走还给带上点晚上吃的。

平 辈 儿

每年大年初一,我们老孙家都会成为焦点,老公这辈兄弟七个,加上各家媳妇、孩子,浩浩荡荡二十多口人,是拜年大军里最大的队伍。我们要给二十三家拜年,这都是老孙家没出五服的一家子。我曾问过老公,“这么多门口会不会偶尔疏忽丢下一家”?老公自豪的说:“不可能,去哪家,怎么走,我们哥几个都走了二三十年了,脑袋里早就装了导航。”一行二十几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悦,兄弟几个走在前面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媳妇们聊聊孩子的学习情况,回味一下昨天的春晚,评论一番谁的发型好看,谁的衣服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孩子们叽叽喳喳你追我赶的比谁的糖多谁的糖好吃,显摆昨天放了什么烟花。进了每家,我们先说一句“叔、婶过年好!”孩子们奶声奶气地说着“爷爷奶奶过年好!”每个老人都高兴地回应着“好,好”、“快坐”、“快吃糖”,宽敞整洁的农家院充满了我们晚辈的祝福和老人的欣慰。

去年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没事就在里面聊聊家常,遇到开心的事分享一下,遇到困难大家集思广益一会儿就解决了。随便发条消息就能引起兄弟几人的回忆,上次不知谁发了个游泳的小表情,底下立马就有人说,“大明哥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在东坑洗澡吗?”“怎么不记得。”这下炸开锅了,哥七个你一句我一句,从学游泳到捉青蛙,从搓泥球到打群架,从藏猫猫到庄稼地里烧红薯……天南地北,真羡慕他们有这么美好的童年。

小 辈 儿

儿子刚到胥各庄上学时,和他同学说:“我有五个爷爷,五个奶奶,六个哥哥,两个姐姐。”同学听后都说他撒谎,吹牛,儿子不服气掰着手指头跟同学算,哪个哥哥是二爷家的,哪个姐姐是四奶家的。现在儿子每回从老家回来,同学们都围在一起听他讲在老家和又哪个哥哥玩了什么,研发了什么新武器,引来同学们好一阵羡慕。

十一个小辈儿里有两个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他俩从小品学兼优早已成了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追赶的标杆。

我们老孙家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出奇,不曲折,但就是这平凡的一句话,一件事,一段记忆就能让我骄傲的对你说,我是老孙家的媳妇,我们老孙家就认家和万事兴这个理儿!

稿件来源:区委党研室王爱英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