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文风采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十五)我的父亲——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8-07-13 查看:4005次

提笔写我的父亲,好多旧时光又浮现在眼前。

父亲是北方的一个普通农民,一生历尽艰难,但乐观向上,坚韧不拔,从不向生活妥协,他是我人生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

父亲1950年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躲避饥荒,随祖父举家迁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边远小镇落脚,青年时当了兵,24岁复员回家务农,父亲兄弟姊妹八人,他排行第二,下有三个兄弟。我的祖父有严重的气管病,祖母很早就过世了,我的伯父和叔父们大都身体不好,唯有父亲身体康硕,顺理成章的成了这一大家子的顶梁柱,父亲复员后和母亲结婚,并没有分家另过,而是挑起了一家的重担,凭借一股子力气,苦苦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又陆续给三个兄弟娶上了媳妇。随着人口增加,一大家子的生活愈加艰难,在我2岁的时候,父亲才分家另过,分家时,家里没有一粒米,靠着吃了好多天的茄子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童年的时光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冬天寒冷寂静的早晨,我无聊的向布满窗花的玻璃窗上哈着气,随着霜花的融化,外面的世界也一点点清晰起来,只见一匹匹挂满霜花的“白”马映入眼帘,随后声声沉重的敲门声传来,母亲急切的开了门,一股冷气带进来几个浑身挂霜雪的“冰人”,是我的父亲回来了!那一年我的父亲带着我的两个叔父去内蒙古贩马,几个人赶着40多匹马从兴安盟草原一直回到黑龙江老家,在临近老家的雅鲁河冰面上,父亲不慎一条腿掉进冰窟中,寒冷的河水瞬间浸透了他的衣裤,到家时,父亲几乎成了冰人,我怯怯的用手去碰触他的裤管,如同铁一样坚硬,父亲和蔼的用他的大手捧着我的小脸儿,让我感觉冰冰的,这种感觉很多年都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消失。多年后,我也做了父亲,每当捧着儿子的小脸儿逗他开心时,内心里总是浮现出父亲当年的那双冰冰的大手。父亲的形象在我儿时的心灵里,如同山一样巍峨。

由于家境艰难,父亲只上了两年小学,可认字颇多,都是后来自己看书学来的。那时,难得有一本书籍,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本书叫《我的生活》,是冯玉祥的自传,父亲如获至宝,稍有空闲就认真研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一本书不知看了多少遍,我儿时认真学习的习惯深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是个从不向艰难低头的人。凭借一股子力气和智慧,种酿酒和经营果园,几年的辛勤劳作,我家盖起了新式的砖混瓦房,高大的房架、宽敞的阳台,整齐的院落,无不让村里人羡慕。随着日子越来越好,父亲打算在我家院子的东南角建一个地下冰窖,以便存储果园采摘的果实,基础工作做好之后,就是打拱梁,拱梁是由大石块配上混凝土建造的,打拱梁时,下面需要打木桩,上沙土等一系列工序,199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父亲到窖下面撤木桩的时候,被坍塌下来的沙土埋在了窖底,幸好一块木板打斜支撑住了墙壁,父亲用一肩拼命向上一擎,才有了一点点空间,尚可喘息,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抢挖,人们七手八脚的把父亲从沙土中拉出来,父亲由于长时间缺氧,头部变的很大,脸色青紫,但依然清醒,人们都在纷纷议论被那么厚的沙土埋在下面竟然还能活着出来,那一肩上的力道该有多大呀!多年来,我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想想当时父亲那一肩擎起的千斤力道,就觉得没什么是不能挺过去的了。

好景不长,父亲一次在去吉林做生意的时候,赔了一大笔钱,从此家道中落。苦苦反思,父亲终于悟出失败的原因,那就是没有知识,没有学识造成的。尽管家境困苦,可父亲发誓要供养出一个读书人,以期将来出人头地,支撑门户,便一心供我们姐弟三人读书。我不敢懒散,1997年我考上了龙江县第一中学,也就是县城里的重点高中,成为了郑家第一个有文化的人。我欣喜的将录取通知书捧到父亲面前,父亲便买了酒,叫上我的大伯父和三个叔父痛饮,那一次父亲真的醉了,酒席上,四叔父直着性子说:“要我说,就别让三虎子去念书,得花多少钱啊!你供得起?”父亲压了口酒,喃喃的说:“供不起也得供,老三是咱老郑家唯一的希望。”高中三年,我虽省吃俭用,可还是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当我的生活费难以接济时,父亲总是矮着身子去亲戚邻里家借,这对一个硬汉来说是多么难受的事情啊!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时我就发誓,我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让父亲失望。

2000年,家里到了最困难的时期,姐姐读卫校,我读高中,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哥哥也到了结婚的年龄,按当时的村俗,男的到了年龄不及时娶妻,年龄一大就娶不到媳妇了,会让人嘲笑,那时哥哥有了自己的恋人,可谈婚论嫁时,女方家要了对我家来说天价的彩礼,倔强的父亲一狠心,把宅院卖掉了,换了钱给我的哥哥办婚事。之后,父亲不得不带着母亲临时居住在外出打工人家空着的房子里,1年时间里,换了有十多处临时住所。2001年,父亲和母亲被迫背井离乡去了内蒙古,一路的颠沛流离,可就是那样,父亲和母亲依旧苦苦支撑着我的求学之路,每天靠着做一点小生意,省吃俭用为我积攒学费,我实在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01年,那时我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读一年级,看着地图,查找铁路站点,倒了四次火车,做了七小时长途汽车,最后坐着一小时驴车,颠簸着见到了我的父亲母亲,见了面,我没有说话,只是久久的抱着我的父亲母亲,那一晚,虽住所简陋,我却睡的格外香甜。父亲是根,是家,是我奋斗的深沉的动力。

04年,父亲和母亲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由于没有了老宅,只能在村子里又找了一个临时住处,但总算安顿下来。不久,父亲在我家田边的山上临时搭建了一个窝棚居住,窝棚实在简陋,先是挖了一个半人深的坑,然后在坑两旁和后面用石头砌上一米高的矮墙,再用一些木头做椽子,上面铺上一些谷草再附上土就算完成了,这一住就是好几年,父亲怕母亲受苦,不让她到窝棚里居住,那一年,我参加了工作,试用期,每月工资600多块钱,父亲打电话给我说要在山上打井,我就给他寄去了一些钱,老家打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米深不见得有水,何况是山地,可神奇的是,我家的井,打到16、7米的时候,如同石油一样喷发出来,让人觉得惊奇,就连钻井人都说是个奇迹。

几年下来,我父亲硬是在山上建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四合大院,购置了变压器,连上了电,院子后面种植了大片果园,一色的喷灌设施,成了一个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大院旁那个矮矮的窝棚还保留着,那是我的父亲再次崛起的见证。前年夏天,我放暑假回老家,见到父亲,老人神清气爽,额头上方竟生出了黑发,让我无比欣慰。

我的父亲虽是农民,却是我最挚爱的亲人、最尊敬的老师,他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塑造了我人生的精神脊梁,现在,我在丰南二中做团委书记,我很多的教育方式都来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也必将会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稿件来源:丰南二中郑大维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