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文风采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二十六)勤劳是种美德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8-08-07 查看:4163次

我叫周福花,是一位养鸡专业户,同时也是丰南区致富女能手。我没有读过很多书,不懂什么大道理,唯一明白的就是做事勤为本,勤劳能致富。如果让我总结我的家风,那就是勤奋。

1984年,我嫁到柳北村。婆家兄妹多,加之丈夫体弱多病,生活十分窘困,特别是在儿子出生后,更加入不敷出。1991年,得知养鸡周期短、收益快,不少人靠此发家致富,我也心动了。

想到不如做到,凭着一股子干劲,我开始了创业之路。我们夫妻二人四处筹借了5000元,在自家院里建起4间鸡舍,购进500只蛋鸡。因为勤奋,肯吃苦,鸡蛋生意做的还不错。不过时间长了,鸡舍的味道越来越重,我担心影响邻居的日常生活,便与丈夫合计,在村外头盖了2间大鸡舍,扩充蛋鸡1400只,一年就见了收益。

可是,好景不长,因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再次选购的两批雏鸡患有“马立克氏病”,不但没有给我带来收益,还亏掉了先前的收益。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很是伤心。亲友们纷纷劝她:“快别折腾了,好好种地吧。”

“我认定了就要走下去。”痛定思痛,我开始意识到,搞养殖光有蛮劲不行,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我从书店买回一堆养殖蛋鸡方面的书籍,又向邻村养殖大户请教,并到当地畜禽防疫站学习。就这样没日没夜的学,我很快掌握了技术,于是再一次筹措资金,购进了雏鸡3000只。这次,我不敢掉以轻心,几乎每天都呆在鸡舍,成了“鸡司令”。

创业的大海,不可能一直风平浪静。2002年,不幸再次降临,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给很多养鸡专业户带来巨大损失,我的养鸡场也没能逃脱厄运,尽管做了预防,还是死了一大批鸡,损失了几万元。紧接着2003年的“非典”,又是当头一棒。看着积压在家销售不出的鸡蛋,我心如刀绞,但“决不能坐以待毙”!疫情刚过,我就和儿子开着三轮摩托车走街串巷低价推销鸡蛋。虽然损失有些惨重,但却打开了销路,周边的众多商贩开始到我这进货。

天道酬勤,我的付出终究没有白费,如今我已建成鸡舍60间,全部采用现代化设备,存栏3万只,年收入可达32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致富后,我想到了村里的姐妹。在我的带领和启发下,姐妹们跃跃欲试。很快,我与本村的郑万凤结成帮扶对子,动员她走养鸡之路,并在鸡舍的建设和雏鸡的购买上给予帮助,将养鸡过程中常见疾病防治方法总结成通俗易懂的口诀传授给她,让她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生坎坷勤为本,万事曲折韧是先”,要干成一件事,就一定不要怕挫折,敢于从头再来,要有恒心,有毅力,更要勤奋。不管以后的路是否还有坎坷,我都会坚持把养鸡场办好,我都要带领更多的姐妹走致富之路。”谁说女子不如男!经历二十几年风风雨雨的我“泰山不可挡”。

稿件来源: 柳树镇柳北村周福花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