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影响着人们。在湖岸龙城社区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老人侯淑琴,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丰南区湖岸龙城小区,家中有六口人,即老人和丈夫、女儿、女婿以及两个外孙子。女儿自08年结婚到现在,已经共同生活在一起8年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在生活上孩子们孝顺长辈,长辈在工作上支持孩子们,生活上照顾孩子们,生活美满,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做人要与人为善,上要孝敬父母,下要教养子女,做到尊老爱幼。”老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家训。教育从孩子抓起,老人说,我的两个外孙,一个六周岁,一个两周半。还在他们呀呀学语的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讲,做一个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的好孩子。教育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我们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从来不让孩子乱扔垃圾,哪怕一张小小的糖块纸,我也让他们扔到垃圾桶里面。我教育他们要处处、时时刻刻维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卫生,不要给环卫工爷爷增加负担,他们都很辛苦的。为此,就连我两岁半的外孙,不管走到什么地方,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箱里。像这方面的工作,我不但这样教育我自己的后代,同时我也时刻给我身边的邻居们讲,要我们的国家文明富强起来,要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素质,就要从我们的孩子抓起,培养一代讲文明懂礼貌有本领爱祖国的社会接班人。只有这样,将来我们的子孙无论到世界哪一个国家,他们都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老人说,教育子女还要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待人。在她的家里有三不,即:一不吵架骂街,二不吸烟赌博,三不酗酒。她和丈夫自82年结婚到现在共34年了。在这34年来,相互之间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都是互敬互爱,相互谦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对上孝敬父母,对下给孩子们做一个表率。娘家父母亲和老公公都是解放前的老党员,他们都为党和国家工作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他们是侯淑琴的榜样,在对待父母上,她始终坚持的宗旨是:一要让老人物质上得到满足,二是要让老人精神上有依靠,三是让老人生活上无忧无愁。她说到了,也做到了,两家老人在他们的晚年生活里,都是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我的父亲因脑血栓卧床8年,母亲因脑出血卧床11年。在老人们卧床的这段时间里,得到侯淑琴姊妹六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都安详地走完了他们最后的人生旅途。(父亲89岁过世,母亲90岁过世)。公爹是中年丧偶,子女们都各自成家立业后,老人仍坚持自己生活,为了让老人生活的好,从物质小到鞋袜,大到电视、洗衣机,侯淑琴给老人准备的应有尽有,让老人生活无忧。为了让老人精神上不空虚,每到节假日她都回去陪伴老人,并且每次她们都会搞一个家庭大聚会。让老人享受到祖孙三代大家庭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氛围,尽享天伦之乐。
此外,家庭只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在社会的大家庭里,还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国家安宁。社会要稳定,每个家庭都要幸福,这需要每个人为之而努力。退休后的侯淑琴,为了能继续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协助社区在现在居住的新小区里成立了追梦舞蹈队,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也为爱好音乐舞蹈的居民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文体队的姐妹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其中的成员各个能歌善舞,互敬互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积极参加区里、街道、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赢得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侯淑琴老人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但他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用爱心和家风构建了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
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里,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稿件来源:湖岸龙城社区 侯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