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啊,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但在生活中远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时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所以,生活中和自己的邻居搞好关系,和睦相处非常的重要。而我们家很幸运,我可以信心满满地说:“我们邻里之间常常互帮互助,大家相处得可融洽了,有什么节日更是孩子大人在一起度过,是一个大家庭!”
记得有一次,家中的水龙头忘记关了,村里的水是到时间就统一放,水都溢出来了,屋子里,院子里到处都是水,而此时爸爸妈妈都去地里干活了,家里只有我自己,只见纸屑、果皮满地都是,屋里的家具都泡在水里,我急得直皱眉头,怕等到爸妈回来再收拾的话家具都泡坏了。邻居们看见了,他们纷纷主动过来帮忙,二话不说,便埋头苦干起来,只见他们有的拿着扫帚,有的拿着拖把认真地打扫起来。不一会儿,地砖就露出来了而且被邻居们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院子里的水也退了。我急忙说:“谢谢叔叔婶子的帮忙。”叔叔婶子听了,笑着说:“不用谢,大家都是邻居,帮帮忙都是应该的,还嘱咐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要害怕,有什么事情随时敲门叫他们。”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这些乐于助人的叔叔婶子真好,他们真是我生活中的好榜样!我也要乐于助人,多帮助有需要的人!
平时,秋天的时候我们家种的南瓜成熟了,妈妈种了很多,一般都会分一些给邻居们吃,还建议他们用来熬粥既更好吃又营养。果然,没过几天,邻居的婶子说用我们家的南瓜熬粥可好吃了,就连她平时不大喜欢喝粥的儿子这次竟也吃了好多。妈妈听了可高兴了,还对婶子说:“好吃就好,如果还想吃,再多拿几个给你们。”婶子笑着说:“那就谢谢了。”妈妈也笑了。我想:邻里之间就应该这样学会分享,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和和睦睦,有事没事的时候多走动走动,多串串门聊聊天,母亲给我做了一个好榜样,教育我以后也要和邻居相亲相爱,如果全天下的邻居都这样做,做到邻里一家亲,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温馨美好!
虽然我们家能够和邻居相处的非常愉快,可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家庭和自己的邻居因为各种琐事可能见面招呼都不打,看似陌生人,让人觉得非常冷漠。来我家串门的张阿姨经常抱怨她的邻居,邻居盖房子的时候侵占了她家的地盘,说是太不公平了,当时找村委会的人来解决的,可是最终的结果阿姨却不满意,觉得村委会的人偏向她的邻居。后来我就给阿姨讲古代六尺巷的故事,当时是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阿姨听完这个故事释然了,明白了做邻居是一辈子的缘分,不能太斤斤计较,要互帮互助,也就不再抱怨她的邻居了,最近来串门还经常夸赞她的邻居呢。六尺巷的故事我也常常有新的启示: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邻里之间处理小事小非,更应该比封建时代做得更好,邻里之间相处多是一些小事情,如果让小事影响心情,多么划不来啊,邻里之间只要多谦让、宽容一些,就能带来更多的欢笑。
现在的社会发展加快,人们忙于自己的事情可能与邻居之间的交流变少了,而我的父母给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只要你真心待人,真诚的付出,邻里之间是可以成为一家人的,让邻里一家亲成为常态,让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稿件来源:黑沿子镇 刘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