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文风采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三十八)莫让亲情呼叫等待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8-09-04 查看:4112次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上小学一年级的侄女最近一直背诵的《弟子规》。童音绕耳,本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可儿时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让我却陷入思考无法自拔。古语说:“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

我是一名标准的80后,记得小时候最愿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跟他们细数着一天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他们宠溺的笑容似乎纵容了自己的这种炫耀,兴奋时更会扬言要让父母以后过上更好的日子,给他们买大房子,买车子,买好多好吃的……。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信誓旦旦,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不知何时,父亲大山一样伟岸的身影弯了,母亲的步履也变得蹒跚了,白发悄悄爬上了他们的头,那刺眼的白让我不敢直视,看着他们的白发增多我却无能为力,那丝丝华发似乎都在昭示着我昔日的罪行。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的一把刀,我觉得在理儿,儿时的我十分执拗,少年的我思想很不成熟,青年时的我又为生计奔波,何时才能让爸妈不再为我操心呢?现在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能真切的感知到父母的那份恩情,可是他们的那份牵挂只增未减。而此时的父母早已年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以前,我如梦惊醒,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我的父亲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改观。我的奶奶卧床多年,从一开始能自己坐起来吃饭到只能依靠别人,父亲总是用他的耐心关心着老人,洗脸、洗头、洗衣、喂饭、清理褥疮,涂药,日复一日,人前人后一个样。父亲是家里的老幺,可是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好像有点不同,老幺并不得宠,哥哥姐姐也会欺负他,或许这就是兄弟姊妹多的弊端,父亲每每回忆起来,我在他的眼里总能读出失落与对亲情的渴望。鉴于此,我质疑过,我问父亲既然那时的亲情如此淡薄,为何您还会如此尽心尽力。父亲当时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孝,孝是最好的家风。就在去年,在老人百岁高龄的时候,我们送走了她,她走的很安详。

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者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让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的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在父母眼中,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每和父母撒个娇说工作很忙,带孩子很辛苦,妈妈总会说把衣服带回来,妈给洗;把被子拿回家,妈给做。每每回家,妈妈也总是不让干这儿,不让干那儿,有时候甚至天真的以为自己真的没长大,回家像度假一样,可内心有个声音在叫嚣着这样做是不对的,让我重归理智。每周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回家看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跟他们聊聊一周以来的新鲜事,谈谈现在的烦恼。或许是从小受了父亲的影响,我最爱给爸妈洗洗头,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腰因为年轻时的奔波劳碌已经落下了很多伤,弯腰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他们来讲太辛苦;晚上的时候再给他们端上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那样。虽然女儿现在还小,但是我相信这种行为的传递会像小树一样深深扎根于她的身体里,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我表达“孝”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我感觉我们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是幸福的,我们想念父母的时候可以一通电话听听他们的声音,可以视频聊天看看他们的气色好不好,其实父母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自从有了女儿,爸妈对我的牵挂又多了一分,我太熟悉他们那种思念的渴望的眼神,所以我每天都会带着女儿和他们视频聊天一下,只要有一天见不到,他们就会坐立难安。渐渐地,每天与父母聊天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许这就是我表达“孝”的另一种方式吧。

或许你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大事小情让你的时间变得紧张而有价值,让你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常回家看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父母煲上一通电话粥,那么最起码你应该做到在他们十分想念你,鼓起勇气拨出你的电话时,听到的是你温暖关心的声音。

稿件来源:黑沿子镇财政所李春梅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