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文风采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五十七)孝道家风永续
信息发布:管理员 日期:2018-10-10 查看:121305次

她继承了家族“孝”的基因,从为人子,到为人妻,再到为人母,她都恪尽孝道,秉守妇道,尽行仁道,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悉心照料婆家两代瘫痪病人,至善至孝行为感人动心。她就是柳树0镇廒里村李贺梅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伺候病人,特别是伺候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的病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坚持一年、两年容易,要坚持二十多年,需要很大毅力,也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柳树0镇廒里村就有这样一个好媳妇,她伺候婆家两代瘫痪病人,用孝心、爱心为奶奶婆和婆婆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二十三年前,经媒人介绍,李贺梅与高继军相识。相识之初,李贺梅就得知高继军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不仅奶奶瘫痪在床,母亲也因地震被砸成高位截瘫卧床不起。两代瘫痪病人需要人照顾,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姑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可当时才刚刚二十出头的李贺梅却一点儿也没把这件事当成问题,因为在她看来,既然看上了高继军这个人,就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一切,照顾长辈是她的责任。就这样,在亲戚朋友们的祝福声中,李贺梅和高继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维持生计,丈夫高继军得在外工作,公公身体不好,所以照料两个病人的担子就全落在了李贺梅的肩上。炕头一个,炕尾一个,几千个日日夜夜,李贺梅始终如一,伺候完这头伺候那头,每日为瘫痪的二老擦屎端尿、洗脸净身、端药按摩、洗衣做饭。一年又一年,就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不停地劳作。

最艰难的日子莫过于一家四室同堂的年月了。李贺梅怀孕6个多月时仍要去地里干活儿,回到家还要做饭、洗涮、伺候两个病人。孩子出生后母亲过来帮忙照顾了几天,可大多时候,还得李贺梅自己忙这忙那,月子还没做完李贺梅就要洗尿布、做饭收拾屋子。西屋孩子哭了要喂奶,东屋老人拉了要给奶奶、婆婆擦洗,有时为了两头兼顾,她干脆是把孩子抱到婆婆屋,三个人一起来照看。赶上一年中收秋的日子,李贺梅更是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把孩子喂饱,奶奶、婆婆安顿好,让公公照看着。自己得急忙忙地下地干活儿。估摸着三个人需要她了,就又得跑回家。一天这样来来回回不知得多少趟。可想而知这段日子是多么的艰难。可即使是这样,李贺梅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这样的日子在李贺梅过门后的第六年有所缓解。奶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活到86岁离开了他们。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公公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住院。这让李贺梅根本就不敢松一口气。记得有一次公公因冠心病在唐山住院。李贺梅两头跑,因为着急上火怕公公有个闪失,再加上路远天儿冷,李贺梅也病倒了,发起高烧来。没办法,只能让丈夫高继军在医院伺候公公,自己在家输液。拔掉输液管还要咬着牙强挺着起来照顾家里的老小。

但是多年的操劳,加之年龄越来越大,李贺梅的身体也会经常的出状况。劳累、潮湿、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李贺梅患上牛皮癣,为治病剪掉了一头秀发;高血压病让李贺梅常常是晕的抬不起头来。可即使是这样,她也要坚持着照料她的家人,因为他们的小女儿还小,公公婆婆身体越来越不好,他们都需要她。

是啊,为了这个家,李贺梅牺牲了太多自己的时间。没有出去旅游过,没有逛过商场,只是借着自己去看病的空才认识一下唐山是什么样子。也没有时间回娘家,就连自己的父母临终前李贺梅都未能到床前尽孝,这成为李贺梅一生的遗憾。

多年的付出换回的是一家的平安和睦。如今,他们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家里多了一个帮手,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李贺梅和丈夫拿出手里的积蓄,在原来旧房子基础上盖上了新房。但这宽敞干净的新房子他们并没有急着去住,而是让公公婆婆住了进去。因为李贺梅觉得,父母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公公,婆婆四十多岁就被砸成残疾,他一人拉扯三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很多年,所以李贺梅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公公婆婆安享晚年。

新房子里摆设简单,但却干净明亮,让人感觉心情很舒畅。李贺梅的婆婆躺在炕的一头,各种生活用品摆在老太太随手即触的地方。虽然瘫痪了这么多年屋子里连一点异味都没有。我们的到来让老太太很激动,不停地赞扬她的好儿媳。

有这么个好儿媳妇,李贺梅的公公婆婆都很知足,他们说,他们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一是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再有就是得感谢他们的好儿媳李贺梅。

面对大家的夸奖,李贺梅朴实地说:“快别报道了,这都是我做一个儿媳妇应该尽的义务,没啥好写的,我公公婆婆这些年受了不少苦,我要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多活几年,享享福。只要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地,我就觉得很幸福!”

孝是一种榜样。为自己的家人尽好孝道,做一种榜样,影响着子孙后代;孝是一份力量,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向社会传递爱的正能量,让孝道家风永续。

稿件来源:柳树瞿阝镇廒里村李贺梅

冀公网安备 13020702000135号
关闭
关闭